骯髒15國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期提到「骯髒15 國」,再加上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新政策即將於4 月2 日生效,市場揣測,被點到的骯髒15 國可能就是美國前15 大貿易國 ...骯髒15國是什麼? ... 貝森特稱「骯髒15國」為對美國產品徵收高額關稅、且貿易額前15%多的國家,並批評這些國家經常對美進口商品進行特定測試、制定成分或食品 ...貝森特18日受訪時表示,川普政府特別關注那些關稅最高且與美國貿易量大的15%國家,他將這些國家稱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這些國家通常還 ...... 骯髒15國#順差#逆差#川普賣權#川普衰退#停滯性通膨#歐股#美股#中港股#ETF #Fed #降息#赤字#貿易壁壘#台積電#台幣#央行#海湖莊園協議#廣場協議#貨幣戰 ...美國川普政府將對美徵收高關稅且貿易量大的國家,稱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外傳的名單台灣也在列,將為4月2日起推出對等關稅的主要制裁對象。他強調,川普政府將特別關注對美國徵收高關稅且貿易量大的國家,將這些國家稱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台灣也名列其中,台灣是否將面臨高關稅衝擊? 想讓 ...美國計劃4月2日起對特定國家課徵對等關稅,鎖定對美貿易賺取利益最多的前15國家,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更將這些國家稱為「骯髒15國」。美國計劃在4月2日實施「對等關稅」政策,針對對美國徵收高關稅且貿易量大的國家,將這些國家稱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雖未直接 ...美國預計於2025年4月公布所謂「骯髒15國」(The Dirty 15)名單,鎖定對美國課徵高關稅、貿易盈餘龐大的國家進行管控與壓力施加,外媒指台灣也入列。這是一項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美國聯準會與我國中央銀行昨天雙雙宣布利率維持不變,聯準會將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
按照規定總統府將在21日公布總預算與財劃法修正,外界關注行政院是否將採取救濟,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日前監察院已經正...
請分享你們的看法,有數字支持更優,尤其是我們有哪些進口關稅(圖片來源為JKL/Jemmy),及美國有哪些好產品?
至於徵收高關稅好像不只對美國,尤其是油車/電動進口車萬萬稅(油車有17.5%進口關稅,25%/30%貨物稅,5%營業稅,累乘計55-61%,是不是完稅超過300萬再給你來個10%奢侈稅)來保護台灣扶不起及沒什麼國際/國內競爭力的阿斗產業(美國有個阿斗公司,台灣有個阿斗產業),看起來以後有機會買便宜的美國各種產品(Napa Valley 的紅酒,超大冰箱/洗衣機/烘乾機,服飾,球鞋,健身器材,烤箱?)及美國電動車(除了Tesla, Rivian, Lucid Air 之外,實在乏善可陳),不知道歐盟跟日本會不會看到美國這樣也學著來要求台灣關稅對等一下,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買便宜的歐洲/日本國民車?
陸行之同時也點出,不知道歐盟跟日本會不會看到美國這樣也學著來要求台灣關稅對等一下,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買便宜的歐洲/日本國民車?陸行之也請粉絲分享看法,尤其是我們有哪些進口關稅,及美國有哪些好產品?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日前接受福斯財經新聞(Fox Business)節目專訪時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對等 關稅 即將生效,並點名「骯髒15國」(The Dirty 15),將會受到美國的「特別關注」。
美國 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點名「骯髒15國」,將會受到「特別關注」,據傳台灣也在名單中,資深半導體產業評論家 陸行之 提出一個看法,「台灣是不是應該考慮逐步改變產業政策,看獲利而不是看營收」, 他同時表示,「看起來以後有機會買便宜的美國各種產品及美國電動車」。
貝森特18日受訪時表示,川普政府特別關注那些關稅最高且與美國貿易量大的15%國家,他將這些國家稱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這些國家通常還涉及國內生產或食品安全法規,導致美國產品難以進入其市場。
根據路透引述WTO去年數據所編製的圖表,台灣也在與美國貿易量大的前15國之列,其他還有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大陸、德國、日本、南韓、越南、英國、印度、荷蘭、愛爾蘭、義大利、法國以及巴西。
針對台灣恐列名「骯髒15國」受到「特別關注」,經濟部長郭智輝21日表示,經濟部已就各種情境做出假設並提出因應方法,至於樂觀與否,這是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的工作。
陸行之也在臉書發表對「骯髒15國」的看法, 他指出,台灣被美國財政部長列為 the dirty 15 國,主要是因為對美國徵收高關稅且貿易量大,之前說過貿易量大有可能是台灣的產業政策不反對做大量且高單價但低毛利的代工,但主要利潤被零組件及品牌商賺走,台灣是不是應該考慮逐步改變產業政策,看獲利而不是看營收。
陸行之說,至於徵收高關稅好像不只對美國,尤其是油車/電動進口車萬萬稅,來保護台灣扶不起及沒什麼國際/國內競爭力的阿斗產業;陸行之認為,看起來以後有機會買便宜的美國各種產品(Napa Valley 的紅酒,超大冰箱/洗衣機/烘乾機,服飾,球鞋,健身器材,烤箱?)及美國電動車(除了Tesla, Rivian, Lucid Air 之外,實在乏善可陳)。「骯髒15國」政策一旦實施,會對哪些產業造成最大影響?不外乎科技與製造業,尤其是半導體和電子零組件、汽車產業,台灣對進口車課以17.5%的高關稅,台灣出口到美國的汽車關稅僅2.5%,若不調整,可能會受到美國的對等關稅反制,進一步影響進口車市場。但這事對台灣消費者也未必是壞事,因為進口車在關稅、貨物稅、營業稅等層層加總下,車價是別國的好幾倍,被保護多年的汽車產業這下得要自立自強,美登高一呼下,歐日等國應該會響應,屆時少了高關稅,台灣民眾終於有機會買到便宜的進口車。
美國宣告這個骯髒15國名單之後,4月2日還會發出一個「宣判單」,這些國家將收到一個代表其應承擔的關稅稅率的數字,意即如果各國沒未提出讓美國滿意的作法,至少就會被課以高關稅。台灣要想從這骯髒15國中除名,當然就是只有減少對美國的輸出,或者增加對美國的採購。這也就是賴政府近日多次表達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工業產品、農產品及天然氣,中油昨天就簽署向阿拉斯加採購天然氣意向書。另外,還要減少對美國認定的貿易障礙,例如降低汽車、農產品關稅,甚至解除一些非關稅障礙,如之前美國要求台灣開放萊豬、萊牛等。
這15國是怎麼認定?非常簡單,就是美國列出對美貿易量大的前15大國家,不去管這些國家輸入到美國的產品,就是美國自己最需要而又無力製造的,原本是供應給有需求的美國人,現在卻被說成骯髒,這個邏輯怎麼想都覺得不通,但是沒辦法,一切是美國總統川普說了算。
美國計劃在4月2日實施「對等關稅」政策,針對對美國徵收高關稅且貿易量大的國家,將這些國家稱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雖未直接點名「骯髒15國」是哪些國家,但根據路透社報導,包括美國前15大貿易夥伴,如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德國、日本、南韓、台灣、越南、英國、印度、荷蘭、愛爾蘭、義大利、法國和巴西。台灣因為對美貿易量大且關稅較高而被列入其中,尤其是對進口車的關稅高達17.5%,加上其他稅項後累計稅負更高。
女星大S(徐熙媛)過世逾一個月仍不平靜,昨(21日)S媽(黃春梅)證實,女兒火化前,汪小菲曾在深夜致電痛罵她一頓。對此,狗仔葛斯齊跳出來公開疑似S媽、汪小菲的對話紀錄,二度痛批S家「別噁心了」。
[周刊王CTWANT] 根據當地媒體報導,該名69歲的楊姓男子指出,母親生前因出售土地獲得一筆款項,於2007年將兩張各價值5萬令吉(約新台幣34.6萬元)的支票存入銀行。楊姓男子回憶,當時銀行職員建議母親將其中5萬令吉投資於信託基金,而另5萬令吉(約新台幣34.6萬元)則存入定期存款帳戶。楊姓...
翁履中認為,當全球供應鏈重組,美國企業回流,台灣產業如果沒有及時調整戰略、鞏固競爭優勢,在川普團隊的美國優先政策下,恐怕未來還是會面臨「真心換絕情」的可能。對等關稅上路後,台灣若能獲不同對待,台美關係勢必能穩定,反之,民眾對美國的感受恐怕會出現更大的分歧!
翁履中指出,這場由美國發起的關稅戰重點在於台灣是否會被列入「骯髒15國」,台美關係長期以來保持穩定,但台灣也曾被美國點名批評過操縱外匯,以及在貿易上佔美國便宜。而川普雖然日前才高調歡迎台積電赴美加碼投資,但整體美國利益不只在半導體產業,如何讓美國獲利更多,是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唯一考量。
美國計劃4月2日起對特定國家課徵對等關稅,鎖定對美貿易賺取利益最多的前15國家,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更將這些國家稱為「骯髒15國」。而根據美方考量加徵關稅的因素,有智庫整理出15國危險名單,台灣赫然在其列。旅美學者翁履中認為,即使台灣短期內未被列入「骯髒15國」,恐怕未來還是會面臨「真心換絕情」的可能。
▲翁履中認為,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的「真心」未來恐怕還是會面臨「絕情」。(圖/翻攝自The White House粉專)
翁履中表示,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戰略意味著即便是盟友,也可能成為關稅懲罰的對象。而台灣需要警覺的是,川普的關稅戰本質上是一種談判工具,他習慣透過極限施壓來逼迫對手讓步。意味著,即使台灣短期內未被列入「骯髒15國」,未來川普政府仍可能用關稅作為對台灣談判的籌碼。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3月20日在Truth Social發文,宣布「4月2日將是美國的解放日」,計畫對15個被他稱為「不公平貿易」的國家實施「互惠關稅政策」,以保護美國製造業並減少貿易逆差。這15國包括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台灣也因半導體出口被點名。川普聲稱這將「解放」美國經濟;然而,執行起來,這項政策短期為川普贏得政治紅利,可能嚴重擾動美國經濟,並證實聯準會對不確定因素的擔憂。
美國過去一年來禽流感肆虐,農民撲殺千萬隻雞,造成雞蛋價格過去一年來飆漲65%,蛋量也供不應求。白宮日前宣布投入10億美元(約台幣330億)對抗疫情,美國日前求助德國、丹麥等歐洲國家協助解決蛋荒,被德國網友諷「要課500%關稅」。白宮官員21日證實計畫從土耳其跟韓國進口雞蛋,緩和居高不下的蛋價。
中國廣東廣州一處公寓7樓,日前不斷發生出女人的呼救聲,住在樓下的鄰居驚覺不妙,隨即報警請求協助;警方到場後,立即破門展開救援,不料屋主開門時,不僅半裸著身子,甚至一頭霧水的詢問「幹嘛?幹嘛的?」原來是女子的叫床聲引來的烏龍誤會。我國經濟部引述日本經濟學家木內登英推測指出, 若某貿易夥伴國對美國進口產品課徵的關稅,高於美國對該國進口相同產品所適用的關稅,美國將提高該產品的進口關稅,使兩者達相同水準 。經濟部長郭智輝21日表示,已經就各種情境進行假設,並提出因應辦法。
此外,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計算各國對美國商品徵收的關稅率,其中 台灣 的 簡單平均關稅率 為6.5%、 貿易加權平均關稅 率1.7%;而美國對他國的簡單平均關稅率為3.3%、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率為2.2%。
路透社根據2024年美國人口普查局報告中雙方商品貿易總額排名,指出美國前15大貿易夥伴 ,其中即包含台灣,上榜的國家還有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德國、日本、南韓、歐盟、越南、英國、印度、荷蘭、愛爾蘭、義大利、法國、巴西等國。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即將於4月2日生效,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18日接受福斯財經新聞(Fox Business)專訪時, 點名「骯髒15國」(The Dirty 15)將受到川普政府特別關注 。
貝森特稱「骯髒15國」為 對美國產品徵收高額關稅、且貿易額前15%多的國家 ,並批評這些國家經常對美進口商品進行特定測試、制定成分或食品安全法規,將美國產品排除於自家市場之外,造成高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
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若從 平均關稅率 來看,台灣是美國的1倍之多,但以 加權平均關稅率 計算,則比美國低,因此認為被列入骯髒15國的機率不大。楊金龍也以 貿易逆順差 分析,強調雖然台灣對美的貿易順差數額大且持續增加,但這是因為美國需要台灣製造的晶片與伺服器,因此不能說是不公平貿易。
儘管貝森特受訪時表示,某些貿易夥伴已提出會降低關稅,因此樂觀認為對等關稅可能會延遲啟動。不過白宮在同一天回應,川普仍計畫在4月2日宣布新的對等關稅稅率,並稱除非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相等,或美國擁有更高關稅,否則對等關稅都將如期生效。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則指出 ,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會根據哪條法律、關稅總體差異或特定行業的高峰關稅來計算對等關稅,且白宮將數位等服務壁壘納入實施對等關稅的正當理由,也不符合過去法律案件認定的貿易壁壘。而台灣作為高度出口導向的經濟體,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密切。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金額達1162.6億美元,其中大多為半導體、資通訊設備等高科技產品,為美國產業鏈的重要供應者。同時,台灣亦與中國經濟往來深厚,2024年對大陸與香港出口高達1506億美元,兩者合計占2024年台灣總出口4750億美元之比例超過56%。由此可見,台灣長期處於美中經濟體系的交叉點,既要維持對美戰略合作,又難以完全脫離對中經貿依賴,身處一個結構性困難的位置。
對於出口依存度高、地緣風險敏感度強的台灣而言,這不僅是一項貿易訊號,更是對經貿策略與供應鏈布局的高度挑戰。台灣是否具備足夠的風險辨識能力與利益平衡機制,將決定其能否在不確定性加劇的國際局勢中穩健前行。
我們想讓你知道… 美國預計於2025年4月公布所謂「骯髒15國」(The Dirty 15)名單,鎖定對美國課徵高關稅、貿易盈餘龐大的國家進行管控與壓力施加,外媒指台灣也入列。這是一項貿易高度挑戰訊號,台灣是否具備足夠的風險辨識能力與利益平衡機制,將決定未來能否在國際穩健前行。
美國預計於2025年4月公布所謂「骯髒15國」(The Dirty 15)名單,鎖定對美國課徵高關稅、貿易盈餘龐大的國家進行管控與壓力施加。根據目前外媒報導,該名單包括中國、台灣、墨西哥、越南、印度、南韓等15個主要出口國,這一舉措標誌著川普政府貿易政策從傳統的市場導向,逐漸轉向安全邏輯主導的地緣經濟競爭框架。
過去十年來,美國的貿易政策逐漸走向保護主義與戰略經濟安全,特別是在科技領域強化對中國的制裁與管控。此次名單的公布,雖尚未細部實施,但其背後所透露的政治訊號已非常明確:貿易不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地緣政治工具的一環。
當美方提出「不對等貿易國家」名單時,不論是否刻意針對台灣,其政策外溢效應將直接衝擊台灣的出口結構與供應鏈配置。特別是台灣企業近年積極推動「中國+1」策略,將製造據點轉向越南、墨西哥等地,而這些區域如今也被納入名單之中,顯示即便非中國製造,也難以完全避開美方對全球供應鏈政治化的邏輯。
要理解這一政策衝擊的全面性,必須強化對多層次風險的辨識能力。首先,傳統關稅風險可能升高。若名單導致美方加徵懲罰性關稅,台灣出口至美國的產品競爭力將面臨挑戰,尤其是電子組件與資通訊設備等佔有比重極高的產品。儘管台灣產品以高品質、高附加價值見長,但面對關稅壓力,仍難以完全消化成本。
其次,供應鏈風險可能進一步外溢。許多台灣製造業者將中低階產能轉移至越南與墨西哥,作為對中替代製造地,若美方認定這些產品仍與中國利益鏈接密切,則不排除將該等產品視為「間接中國輸出」,進而列入懲罰性調查。對於長期仰賴區域間轉單與加工再出口的台商而言,此舉將擾亂既有模式,增加不確定性。
再者,品牌信譽與政治風險也不容忽視。無論因為美國的要求或對地緣政治高度敏感,有些台灣企業必須嚴格區分自身與中國資本、技術或原料的關聯性,否則一旦遭美方質疑為中國出口替代平台將導致信任危機,更嚴重者若列入貿易管制清單,則將遭遇市場封鎖的懲罰,這也意味著未來的經貿競爭不再只是「成本與效率」的計算,而是「透明與信任」的較量。
▲台灣出口市場集中於美、中,極需拓展新經濟體市場,以平衡利益 。圖為加州長提港(Long Beach)。(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