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站連結1

友站連結3

脫中入北

賴清德卻在中常會書空咄咄,發出「脫中入北」是正確方向的奇論。 這個「北」字說穿了,就是一塊遮羞布。「北」指的是全球北方,對應的是以中國大陸 ...過去說,只有台積電在台灣,台灣才有矽盾可保護,但他跟吳介民的想法比較接近,投資「脫中入北」這個過程是很正面的,台灣終於以自身的經濟實力得以立足台灣、 ...將美中對抗的地緣政治變動所造成的無效率(或低效率)「脫中」,說成是因台灣科技發展成熟才產生「脫中入北」的結果,是誤認因果的錯誤邏輯。 尤其 ...四、「脫中入北」其實就是「脫中入美」。因為,對賴清德來說「北就是美」,他的主要思維是要維持美台的政治聯結,而欲以經貿關係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吳介民日前到民進黨中常會演講,提出台灣應「脫中入北」的主張,兼任黨主席賴清德附議此說,認為是正面方向,台灣會在全球布局中持續確保 ...「脫中入北」4個字於焉出爐,宣告了「賴清德新時代台獨特色思想」建構正式完工。在台灣將中國「他者化」的過程中,吳介民始終是學術界的領軍人物,他在太陽花 ...... 脫中入北」,其中入北帶頭的就是台積電,帶領台資進軍北方國家。 https://news.cts.com.tw/cts/politics/202504/202504112459271.html 華視新聞24 ...台資的「脫中入北」意義重大:台灣的科技製造實力已經可以在全球北方——也就是世界體系所謂的「核心國家」——立足,並且具有競爭力。這是台灣半個多世紀 ...【完整版下集】川普關稅戰美中角力詭譎賴清德"脫中入北"恐真心換絕情?#少康戰情室 20250411 #沈富雄 #林亮君 #尹乃菁 #費鴻泰 #李柏毅 #陳智菡.「脫中」是賴清德的主觀意念,能否得逞,要看客觀現實是否強力支撐,否則只是一廂情願。就現實看,台灣本屬中國的一部分,法理上沒有脫中的依據,實力上沒有脫中的能耐,而北京視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為不容侵犯的鐵則,不惜粉身碎骨也要維護。賴清德有何本事踩踏這條紅線?倚靠美國嗎?川普政府沒有意願也可能沒有力量為台灣謀獨而戰,其他「理念相同」的國家更將置身事外,僅憑台灣現有軍力根本不堪一擊。當年日本軍力遠勝中國,但在國際因素介入下,最後慘敗,何況今日中國大陸的軍力雖然整體上仍不如美國,但在西太平洋地區顯有優勢,台灣怎麼能再蹈日本覆轍與大陸一戰? 吳介民借其口號炮製了「脫中入北」之說,實在太過牽強附會,而且忽視此說造成的嚴重不良後果。賴清德一直努力「脫中」,追求台獨幻想,而且倚美抗中,沉迷在「價值同盟」的舊夢中,難怪對「脫中入北」之說大為激賞,奉為至寶。他們的最大謬誤是中國為日本的外國,而中國與台灣屬於同一民族、同一國家,兩者的關係不可相提並論。 吳介民的靈感應該是來自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理論家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說,他認為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已實現了近代化,具備與中國一戰的實力。一旦獲勝,日本的國威不僅可以炫耀於東方,也會令歐美各國敬畏,從而提高日本在國際的地位。基於「文明戰勝野蠻」的文明進化論,日本應「脫亞入歐」,而日本對中國採取的侵略行動是為了促使中國的「文明開化」,屬於正義的行為。 吳介民的論點有兩個憑據,一是曾經牽動兩岸關係的「台灣對中投資30年大周期」已經結束,台灣出口集中度對中部分陡降,對美則急升。另一個趨勢是,資本走向全球北方國家,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前進的動力來自半導體供應鏈的移動。他認為,台資的「脫中入北」意義重大,顯示台灣的科技製造實力已經可以在全球北方(也就是世界體系所謂的核心國家)立足,並且具有競爭力。他強調,台灣應該利用每一次的地緣政治經濟變動的時刻,來推動適合國家發展的方向,川普效應當然會在短期內衝擊台灣的產業,政府應努力協助中小企業轉型,適應新的國際情勢。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吳介民日前到民進黨中常會演講,提出台灣應「脫中入北」的主張,兼任黨主席賴清德附議此說,認為是正面方向,台灣會在全球布局中持續確保優勢。這個說法有何特殊意義?台灣應當「脫中入北」嗎?真的脫得了中、入得了北嗎? 福澤諭吉的說法源自他的文明優越感,瞧不起中國,一心要「入籍」歐洲,而且對日本實力太過自信,將侵略中國的行為視為正當,並賦予道德正當性。他的學說在當時產生很大影響,日本朝野信之者眾,但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侵略失敗,戰敗後成為美國的準殖民地,至今仍扈從美國。 賴清德一向將中國視為外國,將台灣裹上中華民國的外衣,藉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詭辯,拆分台灣與中國大陸為兩個主權相互獨立的國家。「脫中」之說深得他心,所以熱切擁抱,其實,吳介民說的「脫中」、「入北」是指資金流向,賴清德卻將其擴延為主權關係,以彰顯他的台獨走向有理有據。 就此而論,「入北」是在損害台灣的國安,何況「入北」是在商言商,在政治效應上對台灣幫助不大。這些不切實際的書生之見,無需政府妄加鼓勵,更不應聽信而誤入歧途。照理說,面臨台積電及關稅戰這類的重大經貿風潮,經濟部長必然是對內對外的台柱角色。對內向民眾說明政策,對外為當然談判代表。但是,我們的經濟部長卻一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這一場川普風暴,已將賴清德與賴政府的虛弱無能呈現得纖毫畢露。限於篇幅,本文只談一個很細微的角度,已可一斑窺豹。 「脫中入美」,即形同自命台灣為美國的第五十一州。政經兩方面皆與中國決裂,政經兩方面皆外包給美國。這將是台灣在經貿面的最惡劣後果,也是台灣在政治面的最惡劣後果。 另在政治面,台灣一直難以擺脫「世界最危險地區」的戰爭陰影,誰會喜歡在「美國刺蝟/地獄景象」上投資?這一盤棋,可說正是美國「以協助台獨脫中為誘惑/以台灣被美國挾持為目的」的政治操作,台灣勢必被美國裹脅逼迫到窮途末路。 蔡英文把話說到「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並未說「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李登輝也只說到「脫古改新」,未說「脫中入北」。但賴清德已無「話留三分」的意識。 三、兩岸經貿關係須有「去風險化」的意識,但是必須做到公開宣示「脫中」的地步嗎?兩岸政治關係也須有「敵我意識」,但必須做到公開宣示「中國是敵人」的地步嗎?在兩岸關係中,還有沒有「能做不能說」的戰略考量?一旦說出口,兩岸「敵對」固化,雙方皆失騰挪的空間。 二、兩岸經貿關係必須「去風險化」是國人共識,但是否要走到「脫中」的地步?及能否做到「脫中」的地步?卻見仁見智。中國是「世界工廠/世界市場」,兩岸一衣帶水,台灣有無可能維持一個「脫中」的經貿體系? 二、在經貿上「脫中入北」,兩岸走向切割、脫鉤、斷鏈。此一概念啟動後,效應不僅在經貿面,也必然引伸至政治面。 賴清德 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他贊同在 經貿 投資上走向「脫中入北」。這可視為他在兩岸戰略上的再次體系化、固化與公開化。 發展至此,賴清德不啻以習近平為境外敵對勢力,以蔣介石為境內敵對勢力。他手中的匕首搆不著習近平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卻猛捅蔣介石及中華民國。這樣的意識操作出現在當下的大罷免中,這條路要如何走下去? 一、「立足台灣/布局全球」是一貫國策,賴清德最近在玉山論壇表達的「西進/南向/北合/東拓」亦然。如此,「入北」若只是指經貿投資可由「西進/南向」再轉「入北」,即指向「北方的」 美國 、日本、歐洲,當然也是「布局全球」的思考。 四、「脫中入北」其實就是「脫中入美」。因為,對賴清德來說「北就是美」,他的主要思維是要維持美台的政治聯結,而欲以經貿關係為路徑。 但是,在經濟面,美國正在作的是在全球概念下建立「MAGA供應鏈」,例如在半導體方面就是拆解並取代「台灣供應鏈」,「脫中入美」的下場就是被美國全部吞掉不吐骨頭。何況,除了自殺式的「半導體供應鏈」全鏈移美,賴清德的「台灣投資美國隊」還有什麼把戲可玩? 三月六日,賴清德與魏哲家為台積電投資美國開記者會,竟然未見郭智輝陪席,簡直匪夷所思。會中賴清德表示,總統府對台積電與美交涉過程皆有預聞,但會後郭智輝卻公開表示經濟部在過程中未參與亦未被告示。這個場景顯示,總統府繞過了經濟部來操作此事,郭智輝被晾了起來。 於是,賴清德指派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為談判小組負責人。惟鄭麗君主持鞭屍蔣介石當然藝高膽大,但她自己會覺得適格主持當下經貿危機的對外談判嗎?這幾年,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和投資急速下降,這是美中貿易科技對抗下地緣政治發展的結果,台商被迫選擇「中國+1」或「台灣+美國」所造成的被動性「脫中」後果,其結果必造成效率和獲利降低。若非人工智慧(AI)急速發展,使半導體台商生產和獲利提升的話,「脫中」的後果可能早已讓台灣經濟停滯了。將美中對抗的地緣政治變動所造成的無效率(或低效率)「脫中」,說成是因台灣科技發展成熟才產生「脫中入北」的結果,是誤認因果的錯誤邏輯。 這也是為何兩岸在消除政治對經濟的干擾後,貿易和投資金額迅速成長,大陸急速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的原因。吳博士提到2008年後台灣產業「脫中」已經發生,這是因為對大陸投資和貿易增加到一個水準之後,獲利率自然會下降,導致其他區域的相對獲利性提高,企業自然也會投資其他區域。但是台灣和對岸的投資和貿易還是居於首位,這完全是「重力模型」所預測的現象。 但吳博士「脫中入北」的論述既無學術基礎,又混淆實證因果,賴總統若依此錯誤論述施政,會將台灣經濟推入「中等收入陷阱」,除難登北國之林,政治上亦因和中國缺乏情感連結,將陷入更惡劣的地緣「惡果」。為政者不宜助「瓦釜雷鳴」而「黃鐘毀棄」。 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9日在民進黨中常會演講,認為台灣應利用地緣政治變動,進行產業「脫中入北」,脫鉤中國融入北方富裕國家,獲黨主席賴清德總統肯定。賴總統表示,台灣對外投資採「脫中入北」的過程很正面,台灣終於以自身的經濟實力得以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形成「全球台灣」。 國際貿易理論中,有個套用物理學的「重力模型」(Gravity Model),解釋兩國間貿易量大小和兩國間各自量體規模成正比,和距離大小成反比。也就是兩國的經濟規模愈大,則貿易量愈大;兩國距離愈近(或愈遠),則貿易量愈大(或愈小)。原因很簡單,距離愈近則運輸和交易成本愈低,有利於貿易。台灣和中國大陸近在咫尺,若其他條件不變,其貿易量當然很大;再加上同文同種,交易成本更低,更有利於貿易,故在無政治干擾下,其貿易量自然很大。 這也是先進如同日本這個「北方」國家,在中國經濟崛起後迅速升高彼此的貿易量,到2022年日本對中國出口占比已提高至首位達19.4%,超越對美出口的18.7%,沒有因「居北」而「脫中」。同樣地,正在「入北」的韓國,對中國出口在同年也以占比22.8%高居首位,明顯超越對美出口的16.1%。 尤其,英國《經濟學人》報導指出,川普展開的「對等關稅」經濟戰,終將「讓中國再度偉大」。若台灣還刻意「脫中入北」,只會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讓台灣發展滯慢,停留在稍高於中等收入的邊緣,難以追求卓越。政治上也會因和對岸情感愈來愈疏離,導致更不利的政治後果。為政者應明辨事理,避免施政偏差而誤國。(作者為華梵大學特聘教授、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川普用關稅向全球宣戰,對等關稅實施前夕,又突然喊暫緩九十天,根本是在玩弄世界。各國戰、和態度不同,新加坡雖被列入最低關稅... 川普在對等關稅實施大限前緊急叫停,讓全球股市全面由黑翻紅;但歡樂只有一日光景,美股旋又全盤下跌。原因是,美中「火車對撞」... 百餘年前福澤諭吉主張「脫亞入歐」,為日本開啟了百年盛景。但十九世紀吹的是西風,脫亞入歐不過是順勢而為。如今賴清德東施效顰,也來個脫中入北;卻不想歷史大潮已是「東升西降」,入北難道是想沾沾落日餘暉? 這個「北」字說穿了,就是一塊遮羞布。「北」指的是全球北方,對應的是以中國大陸為首的全球南方。但要麼 「脫南入北」,要麼「脫中入美」,弄出個不東不西的脫中入北,就是想用「北」遮「美」。 民進黨中常會邀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進行專題報告,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對吳所提「脫中入北」的新趨勢大表贊同。 圖/資料照片、民進黨提供 川普關稅戰方酣,美中角力風詭雲譎,台灣也深陷風暴。賴清德卻在中常會書空咄咄,發出「脫中入北」是正確方向的奇論。 台灣剛被川普加了卅二%關稅,台積電還被一鍋端,投資一千億美元彷彿還不夠填老美的胃,川普團隊還嚷嚷要從台灣奪回所有晶片製造。賴清德此刻卻赤膽忠心表態要入美,除了白目,更是在全民傷口上撒鹽。 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原是中國大陸,賴政府至今連ECFA都不敢切斷,喊脫中只是意淫!這個一心「入北」的對象,還正是對台灣予取予求的禍首。如果民進黨敢讓台積電押點注在大陸,東西平衡術玩得聰明一點,美國投鼠忌器,勢不至生起整碗捧走的貪念。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刀重擊全球經濟,台灣不只情資失準、行政失能,一連串的誤判,讓各方產業直接面對強力衝擊。幸好川普在美債... 賴政府擴大清查並要求陸配及陸配子女繳交大陸除藉證明,惹來拆散上萬家庭的批評,陸委會忙釋出四情況可改具結,還口惠稱人道考量... 足協在高雄市立楠梓足球場舉行國際女子足球邀請賽,由我國女足迎戰紐西蘭。誰料,紐國女足抵台勘察場地後,認為場地草皮「不安全...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劍指中國,一再加碼,對中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從10%加10%,再增至54%,不滿中國提出報復措施,又陸續把對中關稅擴大到145%。 問題在於,透過價值體系的包裝,將自己喬裝為美國人、西方人,現在則是「核心北方人」,以為因此就能在道德與文明上取得優越感與制高點,一來終究是自欺欺人的幻想,二來更流露了種族主義傾向的歧視。拿了包括台積電在內各種好處的川普,最後仍然對於台灣不假辭色,「疑美論」為何會重出江湖、越燒越旺,正是因為這套蒼白虛妄的「脫中入北」假象徹底破功。 「脫中入北」4個字於焉出爐,宣告了「賴清德新時代台獨特色思想」建構正式完工。在台灣將中國「他者化」的過程中,吳介民始終是學術界的領軍人物,他在太陽花運動爆發前提出的「第三種中國想像」,將對於「中國因素」的恐懼、憤怒與抵抗引入輿論話語體系中,強調台灣要以「自由開放的民主」對抗中國的「官富民弱而兵強專制」,同時主張以「說三道四」的方式對中國「反守為攻」。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聽取完報告後,表態「脫中入北」是正確方向。事實上,就像川普對等關稅再怎麼錯誤荒謬,依舊有知識分子力挺與背書一樣,台灣從來不缺各種顏色的御用文人,披上學術外衣,既迎合上意,又夾帶個人的意識形態私貨,為掌權者量身打造一套「政治理論」。 大罷免、驅趕陸配、境外敵對勢力、台積電赴美投資、解放軍圍台軍演、股市隨著川普(Donald Trump)的喜怒變換紅綠……如上各種讓人難以喘息的重大事態,在短時間內一一真實上演。網路上不少人以「末日景象」來形容我們每天面臨的處境,異常紛亂,無比不安。 與他分進合擊、並肩作戰的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則擔負起強化台灣做為「賤民」的受害者情結。一方面以象徵「自由民主人權」的「台灣因素」逆向影響中國,另一方面則露骨地鼓吹在國防上與美國合作,並利用黑熊學院與長老教會福摩薩學院等「民防團體」,來增強台灣社會的防衛意識。 「雙吳」的論述在台派與獨派青年群體中尤受歡迎,被視為「左派」思想代表。不過,之所以名為「左」,主要由於他們將對岸解讀為一個「壓迫台灣」的「帝國」,乃至「帝國主義」。至於用拳頭主宰這個世界的赤裸裸帝國,至少在80個國家擁有750個軍事基地,1991年以來 海外出兵 高達251次的美國,在其眼中卻是美麗良善的天堂、與台灣堅若磐石的盟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與之為伍。 這套「形左實右」的論述,說穿了仍然是冷戰意識形態的遺留,只是換了一種表現方式,但利用「民主自由」的價值觀詞藻,取代「美國帝國主義」的用心良苦,卻是其中一以貫之的邏輯依賴。對他們而言的兩岸關係,也承襲了美國對華戰略的路徑,從和平演變到圍堵遏制,再到由抗中、反中轉化而來的「沒有中國的中國研究」,無不是西方權力結構下知識生產的附和與應聲。 吳介民找了各式各樣的數據圖表來論證「脫中入北」的正當性與合理性,除了讓賴總統龍心大悅之外,恐怕別無他用。因為在以中國崛起為主要線索的全球秩序格局重組過程中,「抗中親美」的陳腔濫調越來越被看破手腳,尤其是川普時代的衝擊,這條老路只會把台灣帶進死胡同罷了。所以賴總統需要的是一套換湯不換藥的學術理論,貫徹其內心親美抗中的高度執念,同時愚化社會,繼續以刻板眼光鄙夷第三世界或全球南方。賴清德表示,第2,因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熟及占據重要位置,全球北方國家都想爭取台灣優秀廠商前去投資。過去說,只有台積電在台灣,台灣才有矽盾可保護,但他跟吳介民的想法比較接近,投資「脫中入北」這個過程是很正面的,台灣終於以自身的經濟實力得以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形成「全球台灣」。儘管面對變局,台灣會在全球布局中,持續確保自身優勢。 民進黨今天召開中常會,邀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以「解放日關稅:解題與方案討論」為題進行專案報告。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9日電)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今天指出,過去說台積電在台灣,才有矽盾可保台,但全球北方民主國家都想爭取優秀台商,投資「脫中入北」能以自身經濟實力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台灣應利用每一次地緣政治經濟變動時刻,推動適合國家發展的方向,轉危為安。 民進黨發言人韓瑩會後轉述賴清德談話表示,吳介民是中研院社會所的特聘研究員,也是民進黨中央中國事務部與新境界智庫的諮詢專家,論述具有數據及社會觀察的優勢,吳介民對於各國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現況的檢視,加上對台灣產業經濟長期趨勢的回顧,顯示出3個洞見。 賴清德說,首先,台灣的優勢,在於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建構的卓越製造能力,讓台灣廠商在全球供應鏈中處於領先地位,甚至衝到價值鏈的最頂端,因此台灣跟韓國一樣,正快速進入全球核心國家之列。 最後,賴清德認為,「矽盾2.0」說明的是台灣與全球北方的民主國家組成聯盟,這正是他所提出的「非紅產業鏈」及「台灣+1」,「台+美」新布局整體藍圖的一部分。台灣應該利用每一次地緣政治經濟變動的時刻,來推動適合國家發展的方向,台灣將轉危為安,也會越來越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