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
緬甸28日發生規模7.7(芮氏規模8.2)強震,執政軍政府29日表示,已知有1644人喪生、3408人受傷,美國地質調查所模型推估罹難人數破10萬的機率達36%, ...地震震源深度為10公里。 中國雲南和泰國廣泛地區均有震感,其中泰國曼谷一座建設中高樓倒塌,上百人下落不明,現場已發現 ...... 地震#泰國緬甸#泰國曼谷#曼谷大樓#海嘯#緬甸地震帶#曼谷大樓倒塌#緬甸首都#泰國海嘯#強震#洽圖洽#緬甸泰國#緬甸會地震嗎#台灣地震#泰國大樓#曼谷地震 ...泰國氣象局地震監測部門指出,地震讓泰國北部、中部和多個區域有感,威力之大連距離震央1100公里外的曼谷都傳出大樓倒榻等災情。 不斷更新/緬甸地震死亡人數 ...3月28日下午,緬甸中部發生強震(震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截至3月29日已知緬甸至少144死、732人受傷,由於震災範圍廣泛,傷亡數字仍有可能增加。緬甸於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鄰近國家均感受到明顯搖晃。泰國曼谷一棟施工中的大樓因地震倒塌,當局持續搜救失聯工人。曼谷距離震央千里之遙, ...緬甸地震芮氏規模上調至8.2,深度僅10公里,稍早專家推估能量等同177顆原子彈,與台灣921地震相同。專家指出,印度板塊推擠引發之應力轉移,未來兩週或將 ...此網誌包含對2025 年3 月28 日緬甸M7.6 地震的分析。緬甸強震,華人聚集地瓦城多座建築倒塌。悲慘國度緬甸在歷經軍事政變與內戰後,許多人已經為生活咬牙苦撐。一場強震,將更多人推向絕境。緬甸政變爆發後,政府曾嘗試斷網,但因為軍政府以及部分親政府企業仍需要使用網路,並且也不希望緬甸成為如北韓一般、將自己隔絕於國際社會之外的國家,所以沒有完全切斷緬甸社會使用網路的管道。
因此,現在要進入緬甸的台灣媒體可能會面對到申請記者簽證受阻的狀況,甚至會曠日廢時、等到天荒地老也進不去(但緬軍政府對外求援,這個狀況是否改變有待觀察)。若申請一般的旅遊簽證進去,一來採訪媒體帶著許多採訪器材可能在機場就被打槍、遣返,二來在緬甸採訪時,若被發現持旅遊簽證非法採訪,緬甸軍政府重則逮捕、輕則遣返,還請大家要斟酌。
緬甸民眾上街抗議遭到軍政府的暴力鎮壓,許多不願就範的緬甸年輕人遁入叢林中,跟長期與緬甸政府對抗的民族地方武裝部隊合作,讓緬甸全國進入血腥的長期內戰狀態。(緬甸總共有135個種族,緬族佔人口近7成、長期把持中央政府,許多族裔在自己的土地上組織武裝部隊,與緬甸中央政府長期對抗)
緬甸在2021年2月1日爆發軍事政變,以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為首的軍人推翻了2020年11月緬甸大選的結果。緬甸軍方不承認以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為首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贏得大選,將翁山蘇姬跟其政黨內閣、議員逮捕入獄。
但當然,這場震災是否改變了緬甸政府的態度還不知道,尤其緬軍政府少見的 向國際社會求援 ;我也了解新聞同業們想要往第一現場衝的使命感,因此,我想寫一點簡單的緬甸介紹,讓大家更了解緬甸的現況。
「緬甸現在進得去嗎?」「你還在緬甸嗎?」昨天下午兩點多,手機不斷有簡訊傳來。除了慰問的平安之外,也有不少同業希望了解緬甸現況的訊息。
編按:3月28日下午, 緬甸 中部發生規模7.7的大地震(震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截至3月29日已知緬甸至少144死、732人受傷,由於震災範圍廣泛,傷亡數字仍有可能增加。本文作者 楊智強 ,現職為自由記者,長期致力於緬甸採訪報導,2024年開始經營「邊境之眼」緬甸報導新聞網站。
第一時間我的回應都是,要進去緬甸採訪其實不太容易,因為內戰四年,緬甸軍政府把大部分的外國記者都趕出去了。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SF)2024年的排名,緬甸在180個國家中新聞自由排名第171。過往四年要申請記者簽證進入緬甸採訪難如登天,以旅遊簽證入緬不難,但進去後被發現非法採訪,後果難以預測。
緬甸軍政府上台後,開始實施黨禁、報禁、宵禁各種緊縮自由的手段。軍政府先一間間的關閉非政府控制的緬甸媒體,也在各地抓捕新聞從業人員。除了緬甸媒體之外,各大外國媒體BBC、CNN、紐約時報、路透社等等大媒體也撤出緬甸,讓緬甸幾乎成了沒有自由媒體的國家。
因為緬甸軍政府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開始對網路進行嚴格控管。除了管制對緬甸幾乎是網路同義詞的 Facebook 之外,Google、Signal 等網站與程式在緬甸都無法連上線。大部分時間需要透過 VPN 翻牆,才可以上到這些網站跟應用程式。進入之前就要買 premium 的VPN,才可以在緬甸境內打開 APP 使用(在緬甸境內可能無法下載)。
曼德勒這些臨近震央的地點也可能面臨全面斷網的狀況,現在要進入採訪的媒體團隊,真的要做好萬全準備再進去。衛星電話準備著,就算沒有網路也可以跟台灣聯繫、報平安,是很重要的裝備。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南亞大海嘯,泰國沿岸同遭海嘯,近5400人死亡,當地的基礎建設及旅遊業也受創。
鄰近國家包含緬甸、印尼等若發生地震,也會對泰國造成影響。除了28日發生的緬甸芮氏規模8.2地震外, 2011年3月24日緬甸發生規模6.9地震 ,也造成泰國1人死亡,泰國西北部地區及曼谷皆感受到搖晃。
此次地震鄰近國家也感受搖晃,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表示,國內多個地區對地震有感,特別是北部、東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距離震央超過1000公里的泰國曼谷也受影響,一棟施工中的30層大樓因此倒塌。
緬甸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美國地質調查局指出,震央位於緬甸實皆市(Sagaing)西北16公里處,地震深度只有10公里,屬極淺層地震。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明,地震波有各種不同週期,有短週期及長週期,此次發生在緬甸的地震震矩規模達7.7,長週期的地震波也較強、可以傳得很遠。且曼谷的土層比較鬆軟,因此樓層較高的建築物便會與長週期的地震波產生共振效應。
郭鎧紋指出,若以台灣的震度換算,此次在曼谷測量到的震度為3到4級,而關鍵則在於長週期地震波,舉例來說,1層樓的建物週期約為0.1秒、2層樓週期約0.2秒。
此次在曼谷觀測到的長週期地震波大概有5秒,5秒一個震動且非常強烈。郭鎧紋表示,「這樣的情況就會影響到差不多50層樓高的房子」,而曼谷30層樓高的建築倒塌,可能就是長週期地震波導致。
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副教授韋生吉也指出,曼谷位於廣闊的盆地中,盆地充滿鬆散的土壤沉積物,容易放大地震波,並進一步與高樓產生共振。韋生吉認為, 此次地震曼谷受到嚴重影響,可能也與當地高樓密集有關。
最近一次較重大的地震發生於2014年5月5日 ,當時震央在泰國北部清萊府的湄佬(Mae Lao), 地震規模為6.1 ,是泰國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地震之一。該起地震造成當地逾1.5萬棟建築受損、1人死亡及107人受傷,經濟損失約為3億美元(約新台幣99億元)。2016年,位於中部曼德勒省的古都蒲甘(Bagan)發生里氏6.8級地震,三人遇難,多座寺廟等旅遊名勝坍塌。
USGS資料顯示,1930年到1956年,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發生過六次里氏7.0級以上的強烈地震,該斷層橫貫緬甸中心區域。
中共《人民日報》稱,雲南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啓動地震應急四級響應——即中國地震應急預案中的最初級別——省應急管理廳派出工作組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網上影片顯示 ,雲南德宏州瑞麗市民眾事發時爭相躲避高樓大廈飛灰,當地政府稱有兩人輕傷; 四川攀枝花有網民上載影片 ,顯示家中吊燈在地震期間搖晃。
英國地質調查局(BGS)地震學家拉克特博士(Dr Richard Luckett)對BBC稱,從曼谷的情況來判斷,他預期緬甸災情將是十分嚴重。
BBC國際部記者Ko Ko Aung介紹說 ,1885年英國控制緬甸前,曼德勒是緬甸皇城。近年曼德勒引進了許多中國投資,帶動了地方經濟,但當地人民認為中國人在曼德勒形成了一股主導勢力。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測定,地震發生在仰光時間星期五12:50(06:20 GMT),強度為里氏7.7級(芮氏規模7.7),震中位於中部實皆市(Sagaing)西北面16公里處,鄰近該國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距離首都內比都(Naypyidaw)大約100公里。地震震源深度為10公里。
敏昂萊星期五(3月28日)晚間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警告死亡人數還將上升。他同時邀請世界各國前往緬甸提供人道援助。
緬甸軍政府證實,發生在該國的一場強烈地震已造成超過140人死亡。備受孤立的軍政府最高領導人敏昂萊將軍(Gen Min Aung Hlaing)罕有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
中國地震台網稱 此次地震震級為7.9,震源深度30公里。 BBC泰語網報導 ,泰國氣象局測得震級達里氏8.2級。
緬甸2021年發生軍事政變後,信息遭到封鎖,互聯網也受到限制。敏昂萊星期五晚間發表講話之際,國營電視台首次公布,地震導致至少144人死亡,732人受傷。
敏昂萊稱,他已接受印度與東盟(ASEAN)成員國提供協助,同時邀請世界各國與任何組織幫助與捐款。相關「通路」已經打開。
敏昂萊表態後,反對陣營民族團結政府(NUG)發言人薩薩(Sasa)透過網上社交媒體發文,呼籲國際社會透過「獨立、本地和受信賴的渠道」送來援助。
BBC緬甸語網 在緬甸最大城市仰光的記者報導,曼德勒當地一位救援隊伍人員稱「損毀範圍廣泛」,目前仍無法確定傷亡人數,但「起碼數以百計」。
來自曼德勒市的照片顯示有多棟樓房倒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稱當地供電與通訊線路中斷。地震發生時,機場內的旅客紛紛俯伏在地上。
軍事政變以來,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交戰不斷,曼德勒被反政府陣營視為重要攻擊目標。BBC記者指出,這讓當地長期面對電力等供應緊張。
在泰國首都曼谷,一棟未完工的30層高樓發生垮塌,政府官員表示尚有117名建築工人情況未明。BBC在曼谷記者報導,截至曼谷時間20:00(13:00GMT),市政府確認已有八人遇難。
泰國國家緊急醫療中心 稍早前在 Facebook 發文 稱,塌樓時工地有約320人在場,其中20人被困在升降機槽內。
泰國總理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佩通坦)傍晚時分到樓房倒塌現場視察。她向記者發言時保證,首都建築物抗震能力均優於標準。
官方中國中央電視台報導,此次緬甸地震在雲南西雙版納、德宏、昆明、麗江、保山、大理等地震感強烈,貴州、廣西等地亦有震感反饋。Copyright© 1999~2025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次緬甸地震的成因與印度板塊向北推擠歐亞大陸板塊有關。實皆斷層作為一條歷史上多次引發大地震的主要斷層帶,其活動性早已受到關注。 韋生吉指出,根據現有地質與地球物理數據,該斷層區段長期處於應力累積狀態,今次大規模的震動釋放能量相當巨大,足以比擬歷史上的重大災害。
緬甸於28日在中部發生強烈 地震 ,震央位於實皆市(Sagaing)西北方約16公里處,震源深度僅10公里,原本估計規模7.7,但泰國氣象局隨即在29日將地震規模上調至芮氏規模8.2。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發布的紅色警戒,估計此次地震可能造成超過一萬人罹難。截至29日中午,緬甸軍政府已證實至少1002人喪生,但隨著救災進行,罹難人數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緬甸 地震 芮氏規模上調至8.2,深度僅10公里,稍早專家推估能量等同177顆原子彈,與 台灣 921地震相同。專家指出, 印度 板塊推擠引發之應力轉移,未來兩週或將影響台灣,促使規模6以上地震發生,高樓耐震監控須待加強。為何板塊連鎖效應可能衝擊台灣?該如何因應?
位於震央附近的緬甸第二大城瓦城(Mandalay)災情尤為嚴重,建築物大量倒塌,交通及通訊一度中斷。即使是距離震央1000公里外的泰國首都曼谷,也出現嚴重的震感,多棟高樓搖晃甚至倒塌,曼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大眾交通一度全面停擺,市區交通大混亂。
台灣駐緬甸代表處僑務組官員林冠宏指出,目前尚未傳出緬甸第一大城仰光的台灣人受災消息, 水電 與通訊大致正常。然而,由於第二大城瓦城災情嚴重,目前仍無法聯繫當地台灣民眾,駐緬甸代表處持續密切關注情勢。
「此次地震並非意外!」新加坡地球觀測站首席研究員韋生吉(Wei Shengji)指出,此次地震的震央位於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之上,該斷層歷史上就曾發生數次大規模地震,並強調這次強震早在預期之內。
韋生吉強調,約200年來實皆斷層的該段落一直處於沉寂狀態,但根據歷史與地球物理調查,此次地震並非意外,先前也已提醒緬甸當局注意潛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深度僅10公里,使得震能更易傳至地表,對建築物產生嚴重破壞,也加劇了後續救災的挑戰。
此次緬甸地震與921大地震在規模與能量釋放方面極為接近,美國地質調查所同樣將兩次地震的矩規模訂定為7.7。
郭鎧紋表示,當時青藏高原地震引發應力傳遞,導致揚子地塊受力不均,引起嘉義大埔及台南楠西發生規模6.4地震。大樓承包商為義大利-泰國合作發展公司(Italian-Thai Development Plc)及中國中鐵(CREC)的合資企業ITD-CREC。
崩塌大樓原本要供作泰國審計處辦公之用。大樓斥資21泰銖(約新台幣20.5億)於2020年開工,目前只完工30%,但已蓋到頂樓。
紐約時報指出,這種規模的地震在東南亞不算罕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資料,緬甸及附近地區只在20世紀發生過3次規模7.7以上地震。
華郵指出,緬甸自4年前軍方奪權以來一直面臨激烈內戰,甚至地震區域都是軍政府沒法完全控制的地帶,因此在宣布首都奈比多、瓦城等6區域進入緊急狀態後,隔絕於世的軍政府罕見向國際求援。
泰國氣象局地震監測部門指出,地震讓泰國北部、中部和多個區域有感,威力之大連距離震央1100公里外的曼谷都傳出大樓倒榻等災情。
緬甸強震發生在28日當地時間下午1時20分(台北時間28日下午2時20分),震央位於實皆市(Sagaing)西北方約16公里處,鄰近緬甸第二大城瓦城(Mandalay)附近,震源深度僅10公里。
(中央社曼谷29日綜合外電報導)緬甸28日發生規模7.7強震,泰、緬兩國都傳嚴重災情,美國地質調查所的模型推估罹難人數破10萬的機率達36%。情況嚴重到連隔絕於世的緬甸軍政府都罕見向國際求援。
地震發生於人口稠密地帶,意味罹難人數恐大幅攀升。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評估模型,顯示罹難人數在1萬到10萬的機率為35%,突破10萬的機率為36%,代表超過7成機率死難人數會上萬;經濟損失可能超過緬甸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緬甸2023年的GDP約為660億美元)。
這場緬甸強震讓東南亞大片地區隨處可見倒塌建物,無疑將加深緬甸的人道危機。軍方2021年2月無預警推翻民選政府奪權,4年來軍政府和各地武裝勢力衝突不斷,緬甸飽受內戰摧殘。
緬甸軍政府曾多次切斷網路,將使確認地震災損的嚴重程度更困難。緬甸第二大城瓦城(Mandalay)接近震央,災情恐不樂觀。當地一家醫院擠滿傷患,在攝氏37.8度氣溫下成排躺在擔架或紙板上。
橫跨伊洛瓦底江上歷史悠久的阿瓦橋(Ava Bridge)被震斷,當地媒體指出由於一旁的新橋也被震出裂縫無限期關閉,民眾只能搭船渡江,貨運往來則被迫中斷。
曼谷郵報指出,強震撼動泰國24個省分,首都曼谷一棟施工中的30多層樓建築整個崩塌,當時讓甘烹碧2路(Kamphaeng Phet 2 Road)升起大量塵土。
泰國副總理普譚(Phumtham Wechayachai)表示,28日的地震是曼谷100年來所未見,需展開廣泛的後續工作。中職新球季29日在台北大巨蛋開打,湧進滿場 4萬人 ,刷新中職史上開幕戰最多觀眾進場人數。統一獅在第6局攻下6分大局,林安可7局上轟出陽春全壘打,以8比0擊敗主場中信兄弟,刷新中職開幕戰最大分差勝利,賽後獅隊教頭林岳平也直呼很幸運用勝利開啟球季。( 看完整報導 )
緬甸台商、愛緬基金會執行長趙德仁29日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來自台灣的林姓夫婦28日在瓦城長城飯店遇到地震,飯店倒塌,先生因靠近門口第一時間幸運逃出,妻子還困在裡面,被困已逾24小時,身體虛弱但尚無大礙。 交通部觀光署 29日公布,參加泰國(不含普吉島)、緬甸團體旅遊可依定型化契不可抗力因素解約及退費。華航、星宇及長榮航空也宣布,限期飛泰緬 機票更改航班或退票 免手續費。( 看完整報導 )
地質學家菲尼克斯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8日緬甸強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334顆原子彈爆炸。她並示警,餘震在接下來幾個月都還可能發生。針對 地震規模 ,美國USGS發布為7.7,泰國則為8.2,中央氣象署解釋,美國是使用USGS是震矩規模(Mw),泰國則跟台灣一樣,採用芮氏規模(Ml)。這次震央位在緬甸中部,南方的鄰國泰國感受到劇烈搖晃,曼谷更有一棟興建中的大樓崩塌;新加坡專家認為,曼谷高樓密集,地震波進一步和盆地裡的高樓產生 共振 ,加上部分抗震設計可能不嚴格,使得震波帶來損害較大。( 看完整報導 )
中央氣象署預報,30日及31日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北台灣低溫約攝氏13度,平地局部地區下探10度;各地降雨機率高,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中部、東部、東南部地區、恆春半島及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北部、東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可能有局部大雨。( 看完整報導 )
緬甸28日發生規模7.7(芮氏規模8.2)強震,執政軍政府29日表示,已知有1644人喪生、3408人受傷, 美國地質調查所 模型推估罹難人數破10萬的機率達36%,情況嚴重到連隔絕於世的緬甸軍政府都罕見向國際求援。救援人員繼續在瓦礫堆中尋找生還者,由於欠缺機具,只能徒手挖掘。強震在穆斯林每逢星期五下午的主麻日聚會禱告即將展開時來襲,許多人正在清真寺聚集,因此釀成嚴重死傷。據當地媒體報導,緬甸全國有50多座清真寺受損,寺內罹難人數可能近300人。鄰近震央的瓦城災情慘重,正巧返台躲過強震的仰光華僑 李金蘭 轉述,瓦城好幾棟大樓、民宅或學校倒塌,都有人受困。( 看完整報導 )
距離緬甸震央1000多公里的曼谷受波及,一棟正在興建中的30層大樓因地震倒塌,已知造成8人死亡,估計另有約百名工人受困,親友在工地外含淚焦急等待。一位泰國工程師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向台灣喊話,希望對地震救災有經驗的台灣人能協助救援。這座大樓承建商之一為中國央企子公司「 中鐵十局 」,事發後中國媒體幾乎集體消音,在報導這起災情時絕口不提承建商名稱,昔日有關這項工程的報導網頁也都下架。( 看完整報導 )
台灣向美國軍購66架F-16V(blk70)戰機,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原廠於美東時間28日舉行首架機出廠典禮,根據發布於社群網站的照片,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駐美代表俞大㵢在場觀禮見證,首架機為雙座機,機號6831。軍事學者 舒孝煌 29日分析,新購的F-16V戰機發動機最大推力超過空軍現有的F-16機型,掛載能力也因此升級。( 看完整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