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的疾病。百日咳沒有流行季節,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病患多半是5歲以下兒童,好發年齡主要在6個月以下嬰幼兒,其他年齡層病患大多症狀輕微。 百日咳 ...百日咳的症狀有哪些? · 1. 初期為黏膜期,此時傳染強但症狀不明顯,只有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症狀。 · 2. 鼻炎症狀改善後,開始一陣、一陣乾咳,進入陣發期。 · 3. 最後進入恢復 ...疾管署說明,百日咳是一種呼吸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染,無論有無發病均有高度傳染力,感染症狀為持續咳嗽超過兩週,並伴隨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百日咳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所引致。 病徵 百日咳又名「雞咳」,患者初時可能沒有特別病徵,只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但咳嗽會日益嚴重和加劇, ...百日咳(英語:pertussis)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細菌性傳染病。一開始的病徵通常類似於普通感冒,會有流鼻水、發燒和輕微咳嗽等症狀。之後幾周會伴隨著劇烈咳嗽,就連呼吸時也 ...百日咳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於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可能會忽略症狀、延遲就醫,甚至是傳染給家人引發群聚感染。疾管署提醒,民眾若有疑似症狀(陣發性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4)年累計16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4起家庭群聚關聯個案(共11例),今年病例數較近5年同期為高。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 ...【一般預防】 ·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包括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 百日咳病患建議自我隔離,避免與兒童或嬰兒(特別是未完成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2025)年國內百日咳疫情為6年同期新高,近期又新增一起家庭群聚案件,而且除了國內之外,國際間百日咳疫情自去年開始就有病例數增加的情況,尤其日本的百日咳疫情有快速上升的情形,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並按時接種疫苗,若有疑似症狀需盡速就醫。 國內百日咳疫情自去年開始就陸續有病例持續發生,今年國內已經有11例百日咳病例(包含4起家庭群聚事件),為近6年同期最高。 近期,南部發生一起百日咳家庭群聚案件,疾管署防疫醫師李宗翰說明,其中一名個案為2歲女嬰,發病時還未達百日咳相關疫苗接種年齡,在3月初時有輕微咳嗽的症狀,多次就醫但症狀都沒有改善,之後咳嗽嚴重而且有流鼻水、食慾降低、嘔吐等情形,於3月17日再度就醫時發現女嬰呼吸有哮喘聲,咳嗽次數跟頻率也變得比較頻繁,因此醫院通報並經採檢確定感染百日咳。 目前,這名女嬰經過治療後症狀已經改善並順利出院,不過案外曾祖母、案母經檢驗發現也為百日咳陽性,而且李宗翰醫師提到,案外曾祖母在1月初時其實就有咳嗽症狀出現,案母則是在3月中就有咳嗽的情形,從症狀的時序上來看案外曾祖母可能是這起群聚的來源,由於3名個案都是同一家人並具有流行病學的關聯,因此研判為一起家庭群聚。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今年國內已經有11例百日咳病例(包含4起家庭群聚事件),為近6年同期最高,從確定病例趨勢圖來看,國內百日咳疫情自去年開始就陸續有病例持續發生,今年也是幾乎每個月都有病例出現,提醒民眾仍須留意。 另外,國外百日咳疫情自去年開始也有病例數增加的情況,李佳琳副主任指出,以日本來看,今年該國病例數快速上升,目前已經累計約3,500多例,是2018年以來最高,而中國在今年1-2月也已報告約9,900多例病例,雖然較去年為低,但病例數還是相當多。 至於韓國今年則已報告約3,500多例,李佳琳副主任表示,韓國百日咳疫情是從去年年底冬天一直延續到現在,雖然疫情較趨緩,不過每一週還是有約100多例病例,此外近期越南東南部地區也持續有報告病例,甚至有死亡病例發生。 百日咳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於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可能會忽略症狀、延遲就醫,甚至是傳染給家人引發群聚感染。疾管署提醒,民眾若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 同時也要接種疫苗、做好預防,目前國內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另外疾管署表示,由於近年國內百日咳病例多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小於3個月大的嬰幼兒,因此建議女性每次懷孕應於懷孕第28-36週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而嬰兒照顧者也建議應自費接種一劑疫苗。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到,像國內這次的群聚案件,指標個案女嬰事實上就經過6次就醫,到了醫院新生兒科門診才被懷疑是百日咳,至於最早發病的案外曾祖母也是經過7次陸續就醫,但都沒有被懷疑過是百日咳,因此也提醒醫師要特別提高警覺,如果患者有久咳不癒的情況也要把百日咳列入可能的鑑別診斷之一。2019 ©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OZCHAMP . 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發展小兒科感染症醫師訓練、促進感染症醫學之研究發展,並加強國內與國際間感染症醫師或組織之交流,以提升國內兒童感染症之醫療水準為宗旨。 非細胞性百日咳疫苗的不良反應大幅減少,一般常見的發燒、局部腫痛的發生率都在10~20%以下,而且仍然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 傳統的全細胞性百日咳疫苗(whole-cell pertussis vaccine)是將百日咳桿菌去活化,俗稱為第二代的疫苗是一種非細胞性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其製造是純化百日咳桿菌與免疫保護有關的部分抗原。各藥廠所生產非細胞性疫苗的成份各不相同,包括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絲狀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第 2 型與第 3 型纖毛(fimbriae),這些疫苗均能有效預防百日咳感染。滿 7 歲以上接種非細胞性百日咳疫苗,需要降低白喉類毒素與百日咳抗原量以減少不良反應,稱為破傷風-減量白喉-減量非細胞性百日咳疫苗(tetanus toxoid and reduced diphtheria toxoids/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Tdap vaccine),台灣仿單規定這種疫苗可接種於 4 歲以上。但是,減量疫苗於 4-7歲接種有免疫效果較低之虞,美國疾病管制署等國際衛生組織建議只用於 ≥ 7 歲。 典型的百日咳症狀會有陣發性的連續咳嗽,其特徵為沒有咳嗽的時候完全正常,一旦發作則發生很強烈的連續咳嗽,常常合併臉部漲紅、嘔吐現象,三個月以下嬰兒可表現為窒息與發紺。其他臨床特徵包括:常有家族聚集史、大多沒有發燒、肺部聽診大多正常、淋巴球增多。成人很少出現併發症,六個月以下幼兒比較容易發生重症,包括肺炎、抽搐、腦病變(encephalopathy)、腦出血、死亡。 註:本建議中所列出之條文,為台灣兒科專家委員會,根據現有的醫學證據所做出的綜合建議。此建議應根據日後更多的醫學研究發現加以修改,且不應引用這些條文作為糾紛審議之依據。 百日咳的致病菌為百日咳桿菌( Bordetella p e r t u s s i s ),傳染途徑主要是飛沫傳染,潛伏期7-10(範圍 4-21 天)天。百日咳症狀平均持續 6~8 星期,為第三類法定傳染病,需於一週內通報。臨床上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 1~2 星期的黏膜炎期(catarrhal stage),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第二期為陣發性咳嗽的陣咳期(paroxysmal stage),持續 1~6 星期,出現典型的百日咳症狀;第三期為數週至數月的恢復期(convalescence stage)。 百日咳的確定診斷需用百日咳專用鼻咽拭子,採取 2 支檢體送疾病管制署進行百日咳桿菌之培養與聚合酶鏈反應檢驗。 百日咳未經適當抗生素治療者,可傳染期從黏膜早期至陣發性咳嗽症狀出現後 3 週為止。經過適當抗生素治療滿 5 天者,即不具傳染性。 Azithromycin 治療 5 天為首選藥物,其他巨環類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使用分別為 Erythromycin 14 天及Clarithromycin 7天。對於巨環類抗生素無法耐受者,可使用 trimethoprim- sulfamethoxazole(表一)。隨著陣發性痙咳逐漸減少或消失,氣管、支氣管黏膜上的病菌被排除與消滅,疾病進入恢復健康的階段,此期約歷經1周~2周。此期的標誌是痙咳在頻率和嚴重程度上均減少,嘔吐消失。在咳嗽後出現高調的吼聲在疾病本身已經清除後還會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 百日咳的預防主要藉由 施打 疫苗 來執行 [ 9 ] 。建議在六到八周的年齡初次接種,並在兩歲前接種四劑 [ 10 ] 。疫苗的功效會隨時間變差,因此建議年齡較大的兒童及成人追加施打 [ 11 ] 。對於已暴露在及有罹患嚴重疾病風險的人來說,抗生素可用來預防此疾病 [ 12 ] 。對於罹患此疾病的人來說,在初期症狀的三周內服用抗生素是有效的,但若超過這個時間,對大多數人幾乎沒有效果。建議未滿一歲兒童及孕婦在症狀出現六周內服用。用來治療的抗生素包括 紅黴素 、 阿奇黴素 及 複方新諾明 [ 7 ] 。目前對於這些藥物治療咳嗽的功效仍沒有足夠證據 [ 13 ] 。許多未滿一歲的兒童需要住院 [ 2 ] 。 百日咳是由 百日咳桿菌 引起的疾病,可藉由已感染者的咳嗽或噴嚏而傳播給他人,是 空氣傳播疾病 的一種 [ 6 ] 。病患對他人的傳染性是從疾病開始一直延續到約三週後開始產生劇烈咳嗽後,但若以 抗生素 治療五天後將不再具備傳染性 [ 7 ] 。針對此疾病的檢驗主要是使用 鼻咽腔捲棉拭子 ( 英語 : Nasopharyngeal swab ) 來進行,檢體可再經由 細菌培養 或是 聚合酶連鎖反應 來檢驗並確認 [ 8 ] 。 百日咳 (英語: pertussis )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 細菌性傳染病 [ 1 ] [ 2 ] 。一開始的病徵通常類似於 普通感冒 ,會有流鼻水、發燒和輕微 咳嗽 等症狀。之後幾周會伴隨著劇烈咳嗽,就連呼吸時也會發出高音調的「呼哮」聲(whoop) [ 2 ] 。這種現象可能持續超過一百天或是十周 [ 3 ] 。被感染者有可能因為咳得太嚴重而有想吐、感到疲倦的情況,甚者咳到 肋骨斷裂 [ 2 ] [ 4 ] 。未滿足歲的幼兒咳嗽的情況可能並不明顯,但卻會出現好幾次 呼吸暫時停止 的情形 [ 2 ] 。一般而言,從感染百日咳到病發的潛伏期為7到10天 [ 5 ] ,而百日咳也會在那些已經打過疫苗的人身上出現較輕微的症狀 [ 2 ] 。 據估計,百日咳每年在全世界感染約1600萬人 [ 13 ] 。大部分的病例都發生在 開發中國家 ,且各個年齡層的人們都有遭受感染的可能 [ 9 ] [ 13 ] 。在2013年,百日咳而死亡的病患由1990年的138000人降至61000人 [ 14 ] 。感染百日咳的兒童有近2%不滿足歲即死亡 [ 4 ] 。第一次關於百日咳大規模爆發的記載是在16世紀,1906年人們終於發現造成百日咳的病原體,直到1940年代百日咳疫苗才問世 [ 5 ] 。 人為 百日咳桿菌 的唯一宿主,其主要侵犯的對象是孩童,有一半的個案是一歲以下的嬰兒,且此病較常發生在女孩身上。傳染途徑主要是由 空氣 傳染(間接)或飛沫傳染(直接),病菌經由患者呼吸道之飛沫散播後,進入易感宿主之呼吸道而傳染,並不需要經由媒介物傳染。感染性病菌經常是經由兄弟姊妹或父母帶回家散播。早期 陣發性咳嗽 未出現之前疾病具有高度傳染性,之後傳染力逐漸降低,約三週之後,縱使病人仍有持續 痙攣性咳嗽 或 哮喘 亦不具傳染性。由於近年國內百日咳病例多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之3個月以下嬰幼兒,因此建議女性每次懷孕應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並建議於懷孕第28-36週接種,以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進而保護胎兒及剛出生嬰兒;若懷孕時未接種,則應於生產後立即接種。另其他嬰兒照顧者亦建議自費接種1劑Tdap疫苗,以降低嬰幼兒感染機會。 疾管署強調,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疾管署說明,百日咳是一種呼吸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染,無論有無發病均有高度傳染力,感染症狀為持續咳嗽超過兩週,並伴隨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成人很少出現併發症;嬰幼兒感染後症狀通常較為嚴重,特別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更是重症高危險群,可能引起肺炎、抽搐、腦病變、腦出血、死亡。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9)日公布今(2024)年首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北部1個月大之男嬰,於3月2日出現咳嗽、流鼻水情形,3月4日因持續咳嗽就醫,並收治加護病房住院治療,經採檢通報後於3月12日確診,目前個案咳嗽情形緩解,病況穩定,已於3月11日出院。同住家人2人均無疑似症狀,已安排採檢及預防性投藥。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14、4、0、0、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為0至32例,多為3個月以下嬰兒(佔51%),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佔36%)。 疾管署呼籲,家長或家中較大的兒童務必注意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外出返家接觸嬰幼兒前,應先更衣洗手,並避免帶嬰幼兒出入醫院、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如發現自身或家人出現疑似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按醫師指示確實完成治療,以免造成傳染。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的疾病。百日咳沒有流行季節,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病患多半是5歲以下兒童,好發年齡主要在6個月以下嬰幼兒,其他年齡層病患大多症狀輕微。 百日咳為百日咳桿菌侵犯呼吸道引起的急性細菌性疾病,得過百日咳後通常可以獲得較長期之免疫力,但無研究顯示可終生免疫。大部份病患都不會引起併發症,但是營養狀況不良病患與併有許多腸道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及6個月以下嬰幼兒是併發症與死亡的高危險群。1. 初期為黏膜期,此時傳染強但症狀不明顯,只有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症狀。持續1–2週後症狀演進為陣發性咳嗽,此時傳染力逐漸降低,但咳嗽或哮喘仍可持續1–2個月或更長。 2. 鼻炎症狀改善後,開始一陣、一陣乾咳,進入陣發期。咳嗽的頻率增加,也咳得越來越嚴重,可持續幾天到幾週,時常因咳嗽咳到整個臉漲紅,造成舌頭眼睛凸出及流淚,可聽到哮喘(whoop)。 3. 最後進入恢復期,此時已不具傳染力,咳嗽逐漸減少且較不嚴重,可能持續咳嗽2–3週後痊癒。 4. 接種過疫苗的孩童三個時期的時間可能會縮短。大人則沒有明顯三個時期。 電話:02-27208889(代表號)、臺北市民當家熱線 1999(免付費電話服務,公共電話,放心講及第二類電信除外)